中心依托机电学院名校工程“软硬件”建设经费,兼顾学科建设投入的同时,着重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平台,全面改革实践教学模式,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,特别是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与水平,打造校内大学生实践教育教学基地。经过几年的实践,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,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与高度评价。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新活动,大赛获奖百余项,专利授权50余项,创新项目近百项项。
中心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实施“四年不断线”,面向各个专业方向及各年级学生,从入学至毕业,力争在校期间创新实践不断线。实践课程教学团队,开展以下六个方面改革内容,即:新增实践教学环节、调整实践教学环节、打通实践教学环节、理清实践教学主线、打造实践教学平台、营造实践教学环境。
(1) 新增实践教学环节:一是“独立实验课”,新增“专业基础独立实验课”;二是“创新性、设计型、综合性实验”;二者相辅相成,独立实验课实验项目突出创新性、设计型、综合性特色。
(2) 调整实践教学环节:一是调结构,大幅度调整(实验、实习、设计的)创新性和验证性实践环节的比例;二是转方式,转变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指导方式、操作模式,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性。
(3) 打通实践教学环节:将认知实习、写生与绘图、绘图训练、各独立实验课、各课程设计、生产实习、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融为一体,以及国家级、省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、机电产品大赛、机器人大赛等赛事,通过顶层设计融为一体。
(4) 理清实践教学主线:遵循“夯实基础,激励创新,回归工程,主动实践”的理念,开展以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真实产品的设计、制造与控制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改革。
(5) 打造实践教学平台:整合内部资源,打造符合实践教学改革要求的校内基地与平台;虚实互补,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势,将不可及、不可逆、不方便实现的实践环节通过虚拟仿真予以补充,建设数字化课程、开设数字化实验。(6)营造实践教学环境:科学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次序流程,改变实验室管理方式,真正开放实验室,形成专业教师进实验室指导学生的机制,逐步使实验室处于“繁忙”状态成为常态化。